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推动升本内涵建设
——农林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纪实
农林技术学院是以陇南师专生化系为基础,2013年12月合并陇南农校组建的二级学院,是以培养涉农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学院。学院把立足陇南,围绕服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开展科研攻关作为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初步走上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一、围绕陇南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立项论证科研攻关课题
学院成立以来,一直把立足陇南,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为了促进这一功能的实现,学院从2014年建院之初,就组织教师论证了一批面向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科研项目,为了符合生产实际,学校党委司跃宁书记亲自带领学院负责人和课题组教师赴武都区召开科研项目汇报交流座谈会,听取市农牧局、农科所、科技局、科协、经济林研究院、农技推广总站、经济作物推广总站等科研生产单位的意见,回学校后又两次召开科研项目选题论证会,邀请成县核桃研究课题组和学校科研外事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听取指导意见。正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院在短期内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论证和申报了16项科研课题,获课题支持经费44万元。
二、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开展科研工作一年来,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院教师发表论文54片,其中SCI1篇、核心14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2项。在今年举办的甘肃省第十届“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上,我院报送的8件作品均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黄兆辉博士主持的“两当县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组织20余名师生,深入两当县的崇山峻岭,风餐露宿,历时近3个月,共完成了41个样地的调查,采集药材标本1856份,拍摄药材生态照片1.6万张,完成了对全县中药材市场营销情况的调查,这些数据将为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改革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学院中草药栽培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昱副教授主持的“陇南特产植物油橄榄叶提取物在功能障碍模型动物体内的研究”项目,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取陇南油橄榄叶活性成分,进行重金属中毒的排铅、对海洛因成瘾脱毒和减轻缺血、预防糖尿病和抗衰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
青年教师叶文斌致力于纹党、半夏和天麻等陇南道地中药材的抗寒抗旱研究,铅锌污染对纹党和当归品质的研究,陇南无花果、拐枣等特色果品保健食品和果酒的开发研究,无花果和樱桃保鲜贮藏研究等均已取得成果,发表的30余篇研究论文。
王瀚博士主持开展的“陇南核桃黑斑病病及生物防治研究”,已经分离鉴定出了一株新的伴生病原菌,分别获得甘肃省科技厅和省委组织部项目各一项。
三、开展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服务
2015年,学院与陇南市民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康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分别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品比试验和蚕桑副产品栽培食药用菌试验等方面的项目合作。
近期,我们还与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共建油橄榄栽培及加工技术专业;利用国家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油橄榄行业总部基地的条件,合作开展油橄榄产品研发;开展油橄榄有机栽培技术培训;创办“中国油橄榄”杂志等方面的合作。为学院专业建设,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实现产教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春季,成县大路沟核桃示范园核桃树发生不明病害症状后,我院李唯教授带领专业教师,深入果园,采集样本,并送省农科院化验,最终确定为缺镁导致的生理病害,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学院承建的陇南市第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全年鉴定甘肃东方技工学校在成县宋坪、鸡峰、黄陈、小川等乡镇开展的扶贫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员2852人,为成县精准扶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农林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