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完美在线登录官网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为了那一股流淌的民生暖流——学校供热改造项目建设纪实
时间:2018-11-22 来源: 作者:杨军

11月15日、20日,学校南校区、校本部、北校区供热锅炉先后点火运营,开阀送暖。至此,历时七个月之久的供热改造项目告罄完工,原有的5台燃煤锅炉全部下岗,除东校区外,其余三个校区的教学办公场所、学生公寓、教师公寓、体育场馆等均实现清洁能源供暖,供暖总面积达24.54万平方米。

校长刘先春为南校区供热锅炉点火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莹成为校本部、北校区供热锅炉点火

“11月15日正式供暖,供热公司向学校作出的承诺得以如期兑现,我们供热公司全体人员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供热公司项目经理陈健勋高兴地说。

“近4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向学校交上了一份答卷,由于管道老化等问题影响了供热效果,但我们一定会不断完善,尽快查缺补漏,提升服务质量,切实把供热的事情做得更好”。甘肃万润卓益能源管理公司总经理尹海丰信心满满地说。

要完成这样一项民生工程,必须面对诸多困难。顺着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的话,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工程的背后……

为什么要实行供热改造工程?学校打造生态校园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并确立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方略。

省委、省政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的“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全省生态文明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努力构筑坚实的生态安全、高效的生态经济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三大体系,促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为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陇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对陕甘川毗邻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出了“生态文明要快速推进,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政府、市质监局等部门以及成县政府先后发布了《陇南市2017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县燃煤锅炉淘汰整治责任清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学校关停燃煤锅炉,进行供热升级改造,以实际行动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树立标杆。

“学校是陇南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我们有责任率先响应国家号召,践行新发展理念,淘汰传统燃煤小锅炉,实施清洁能源供热改造工程,努力尝试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发展的新路子,理应为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碧水蓝天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校长刘先春说。

如何实施供热改造工程?BOT合作共建模式破解资金和热源两大难题

“7000余名师生如何温暖过冬”,成为摆在学校党委面前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对此,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供热改造项目具体事宜。学校所处欠发达地区,财力紧张是不争的事实。经费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瓶颈。供热改造,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建设经费从何而来?这个棘手的现实问题,成了压在学校领导头上的一块心病。

如何破解资金难题?学校领导苦思冥想,果断决策,决定“走出去,请进来”,先外出学习取经,再行商议破题之策。在时间紧、任务重、环保要求高、成县大管道燃气不能保障正常供气的情况下,学校分管领导、副校长任永峰带领项目基建办一班人利用“五一”假期,不辞劳苦,深入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财贸学院等单位考察了解煤改气的运营模式和成功做法,并邀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来我校对校园现有供热设备、管网系统进行了实地勘察,做出科学合理的初步勘察设计方案、项目改造概算及建议,为学校供热改造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学校充分论证并确定了“一次性设计,分区域布炉,分年度建设,以轻烃气作为热源,运营商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学校购买服务”的供热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及基本工作思路。校长办公会议定,南校区、校本部、北校区供热改造项目采用运营商投资建设,即BOT模式于今年5月启动实施;东校区供热项目由政府、学校共建,拟定于2019年4月启动实施。

任永峰多次主持召开供热改造项目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施工图设计、优化设计方案、供热面积分类统计、工程概算、咨询设计等各项工作,并和有意向合作的运营商来校进行了对接洽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供热改造运营。

经陇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竞投标,甘肃万润卓益能源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供热公司”)成功中标。学校与供热公司签订了投资建设协议,并授予该公司15年的特许经营权,合同期满后由供热公司将全部投入资产移交学校。通过采用BOT模式,引进资金3000多万元,为工程进入施工建设阶段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资金这块“硬骨头”啃下后,成县住建局燃气管理办公室具文批复,同意供热公司购买运输供暖燃气燃油。至此,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和“热源”两大难题得以破解,项目终于落地生根。

如何推进供热改造工程?项目基建办、后勤处和供热公司密切配合,确保进度

8月28日,学校供热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此时距离冬季供暖不足80天,如何确保在11月15日完成改造任务,责任重大,压力空前。供热公司向学校党委立了“军令状”,作出了“排除万难、确保如期供暖”的郑重承诺。

刘先春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就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要求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配合供热公司,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狠抓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师生温暖过冬。

副校长任永峰了解燃气站建设情况

任永峰数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靠前指挥,统筹协调,一线办公、一线协商、一线推进,协同项目基建办、后勤处和供热公司打出了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的“组合拳”。副校长张勇组织并带领后勤处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及时拆除了燃煤小锅炉,检查并及时维修了暖气管道,为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尽可能的支持。

副校长任永峰、张勇查看管网

供热公司技术团队、施工团队倒排工期,紧张施工,昼夜奋战。施工期间,正值成县雨季,他们都是冒雨施工,在工地上一干就是16个小时以上。项目经理陈健勋、项目工程质量总监白建军等公司领导每天都在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解决技术问题,同工人师傅们一道加班加点,常常忙到夜间11、12点钟。就是这样,连续作战,日夜兼程,11月13日下午全部管道铺设完毕、全部供热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为11月15日正式送暖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基建办相关人员多次辗转省市县发改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环保节能部门申报立项,进行项目评审,为项目落地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施工期间,他们又按照具体分工,尽职尽责,配合供热公司现场施工,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为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最大便利和最优质的服务。

在供热公司、项目基建办、后勤处三方密切配合下,大家一道抢时间、赶进度,克服雨天施工、工期紧、任务重、管网铺设面积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和时间赛跑,最终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该公司安徽籍女技术员王梦梦开铲车挖地沟、驾驶三轮车拉材料、亲自喷刷管道油漆,忙得不可开交。“我大学的专业是给排水管网科学与工程,但是为了赶工期,我就赶鸭子上架,有啥活干啥活,一天忙得晕头转向的,但想着这是一件为7000多名师生送温暖的事情,也就不觉得累了,浑身充满了干劲。”王梦梦对这段时间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毫无怨言。

供热公司技术团队、施工团队的辛苦,全校师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11月13日深夜11点多,寒风裂骨,现场工程师吴自军、安徽籍水暖技术员吴师傅、深圳总公司管网技术员叶丽、内蒙古籍的燃气工程师谢师傅和其他工人师傅们一道抢修漏水管网。这一幕感人的场景,让图书馆任新强老师捕捉到了。他在家里准备了热茶、水果和牛奶,拿到了施工现场,让工人师傅们驱驱寒气,以此表达对他们不辞劳苦、忘我工作的感谢。“学校的老师太热情了,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我感觉我们再怎么辛苦再怎么付出都是很有意义的”,吴自军说。在深冬的寒夜里,施工团队和学校的老师们就这样彼此温暖着、彼此感动着。

通过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投标形式引入有资质供热企业参与学校供热改造项目建设,一方面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又为学校购买社会服务、企业运营维护的合作共建迈出了可贵的探索步伐,为下一步物业社会化提供较为成功的借鉴参考。”任永峰说。

学校供热改造工程是一项节能减排、造福师生的“温暖工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经过供热公司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共同克服了困难,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彻底告别了燃煤时代,有效减少了来自燃煤的污染,改善了空气质量,为落实基本国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环保型校园做出了贡献

一股股暖流顺着供热管道缓缓地注入到了全校7000余名师生的心里,这个冬天、以后的许多个冬天,我们都将不再寒冷!只是因为,我们有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文/ 图/项目基建办

 

 

 

 

 


电子信箱:lnszb.bjb@163.com   

新闻热线:0939—3202898

通讯地址:甘肃省成县陇南路34号  邮编:742500

版权所有@中共完美(中国)委员会宣传统战部

技术支持:完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陇ICP备16000659   
甘公网安备 62122102000303号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